中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出台的一系列最新政策
时间: 2025-05-06 22:08
点击:
次
一、安全标准升级
工信部发布的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(GB38031-2025)被称为“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”,对电池安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,具体包括:
- 热失控防护强化:要求电池热失控后至少2小时内无起火爆炸,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不得超过60℃,较旧版标准(仅要求5分钟内报警)大幅提升。
- 报警与防护双重保障:新增烟气不得进入乘员舱的要求,确保乘客在事故初期即可获知风险并逃生。
- 新增测试场景:包括底部撞击测试(模拟50km/h车速时车辆托底或飞石冲击电池底部)、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(300次快充循环后无性能衰减和安全隐患)等,更接近真实失效模式。
二、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
- 技术标准强化:工信部发布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(2024年本)》,新增碳足迹核算要求,推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。
- 淘汰落后产能:明确淘汰高耗能、低水平产能,引导企业向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转型。固态电池被纳入《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(2023—2035年)》,上海、珠海等地计划2030年前建成覆盖固态电池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。
- 回收技术发展:推动“城市矿山”开发,格林美等企业已实现镍钴锰回收率超99%。
三、市场激励与消费刺激
- 公共领域电动化:湖北、济南等地提高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。例如,湖北对更换动力电池的车辆每车补贴4.2万元。
- 二手车市场带动:新能源车渗透率接近50%,二手车市场活跃度提升,带动电池回收产业链发展。
四、区域政策与差异化布局
- 地方补贴细则:深圳推出“车电分离”保险,上海置换新能源车补1.5万元,深圳报废国三柴油车补2.5万元,吸引周边消费。
- 区域竞争与合作:中西部依赖中央转移支付,政策力度有限,市场增量依赖下沉市场(县域、农村)。